
“我只是觉得累。”
“我今天不想出门。”
“我没事,只是有点忙。”
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话,它们来自朋友、家人,有时也来自自己。表面上看似普通,但所谓的疲倦或压力,其实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。
抑郁症并不总是表现为极度的悲伤。它常常隐藏在取消计划、突然变得易怒或逐渐疏远中。很多人看似应对得很好,实际上正默默承受着困扰。
正因为如此,识别这些迹象格外重要。越早觉察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变化,就越能及早寻求帮助,迈出康复的第一步。
抑郁症有多种表现形式
抑郁症不只有一种样貌,它可能因个人的生理、环境或生活经历而表现不同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抑郁症类型:
- 重度抑郁障碍:持续数周甚至更久的情绪低落或绝望感。
- 持续性抑郁障碍(心境恶劣):持续两年及以上的轻度抑郁状态。
- 双相情感障碍:情绪在抑郁与情绪高涨之间极度波动。
- 带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:出现情绪症状同时伴有幻觉或妄想。
- 围产期抑郁症:发生在怀孕期间或产后。
- 经前焦虑障碍:月经前出现严重的情绪症状。
- 与疾病或生活变故相关的抑郁:由身体疾病或重大变故引发的抑郁。
了解这些差异,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,也提醒我们:不论是哪种形式,抑郁症都是可以治疗的。
无论年龄,都可能遇到抑郁
我们常常听到有人问:“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会抑郁?”这虽然常被一带而过,但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。事实上,无论年龄大小,人人都有可能面临心理健康挑战。
青少年:隐藏的挣扎
青少年情绪波动常被当成成长的一部分,但其实不少青少年默默承受内心的痛苦。尤其是女生,常见的症状有:
- 严厉批评自己
- 与朋友疏远
- 食欲或睡眠习惯改变
- 持续感到空虚
许多青少年仍能完成学业或参与社交活动,因此他们的症状容易被忽视。
产后抑郁症
产后抑郁症不只是生完孩子后感到情绪低落。在新加坡,这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,若得不到及时治疗,可能会影响母婴关系、睡眠和情绪健康,需要得到适当关怀。
职业人士:心理疲惫
对许多上班族来说,抑郁症不是突然出现的。它往往悄然累积,表现为精力不足、健忘、或反复生病。在节奏快的新加坡,心理健康时常被忽略。
任何年龄段,抑郁症都可能藏在日常行为之下,难以察觉。
识别“悲伤”之外的抑郁症状

大多数人以为抑郁症就是经常哭泣或无法起身。其实,许多患者的表现都与这种刻板印象不同。以下是一些不太明显的抑郁迹象:
休息后依然疲惫
哪怕好好睡了一夜,仍然感到筋疲力尽。这不仅仅是体能的问题,抑郁症会影响大脑化学,让人即使休息也无法恢复精力。
易怒或情绪异常变化
并非所有抑郁者都会感到悲伤。有些人可能变得易怒、焦躁或不安。尤其男性和青少年,常被误认为是脾气差,其实内心正经历挣扎。
注意力不集中或难以决策
错过截止日期、谈话中走神、难以做决定,并不一定只是分心,可能是抑郁影响了大脑的专注与思考。
莫名身体不适
反复出现胃痛、头痛或肌肉紧张,却查不出原因,是抑郁常见的身体表现。心理压力也会转化为身体的不适。
对生活失去兴趣
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,是抑郁的警示信号。兴趣爱好变得乏味,社交活动成了负担,这不是懒惰,而是大脑暂时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。
这些表现单独来看也许微不足道,但同时出现时,可能就是抑郁的信号。尽早识别,意义重大。
如何关怀疑似抑郁的人
你无需专业培训,也能支持身边有抑郁倾向的人。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。以下是一些有意义的支持方式:
- 倾听他们的心声,不要批评评判。
- 经常以关心的简讯或陪伴表达关心。
- 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咨询或与精神科医生交流(前提是他们愿意)。
- 保持耐心和陪伴,哪怕你不确定怎么开口。
小小的善意,往往最为珍贵。你的关怀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。
支持其实就在身边
发现抑郁症状只是第一步,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,下一步就是主动寻求协助。抑郁症可以治疗,但前提是愿意行动。
通过及时的心理咨询、治疗或医疗协助,很多人能重新找回活力、平衡与希望。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,或关心身边的亲友,及早寻求帮助会带来很大不同。
你可以向 诺贝尔心理健康中心 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,了解更多关于抑郁症及相关服务。新加坡的心理咨询越来越容易获得,无需独自面对困扰。及时发现信号,就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。